Search

最近在思考關於不萊嗯的「烘焙食譜寫作與發表」這件事的意義,後來自己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,《我的烘焙食譜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最近在思考關於不萊嗯的「烘焙食譜寫作與發表」這件事的意義,後來自己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,《我的烘焙食譜寫作就是在記錄一連串複雜的事,然後我將這些過程與操作方法經過歸納並量化成數據》。

大家會經常烘焙,但是否會思考「怎麼會這樣嗎?」,許多時候我們都能輕易在現有存在的事實裡,找到不少矛盾的地方,只是我們忽略沒將把它擺在一起比對而已。例如速發酵母要加糖才能幫助麵團膨發?那麼沒有加糖,同樣以速發酵母製作的法國棍子,又是怎麼烤出來的?

另一個是過度科學化,卻忘了本質的事,我曾經被問到《我的烘焙食材裡都沒有酸性食材 (如sour cream、優格…》那餅乾或蛋糕又是怎麼烤出來的?是不是配方有誤?這問題看似科學,卻完全把【泡打粉 – Baking Powder】本身就是個雙效膨脹劑的角色給忘了,加了它之後,就算沒有酸性液體,同樣能產生二氧化碳,真正需要酸的是【烘焙小蘇打粉】。

烘焙除了技藝之外,最厲害的就是溫度控制 (如糖的軟硬度)、拌合順序控制 (如反向辦合法)、乳化的控制 (蛋黃的作用) 與對食材酸鹼性與膨脹劑的作用關係、食材質地特性 (如奶油塊含15%的水、植物油不含水,凝固點不同) 的理解,又如標示65%的巧克力,那另外35%又是什麼 (是糖) 就值得你去思考,技術上問題如蛋糕捲為何會掉皮?就是因為出爐放涼過久,水氣從裡層透出來浮到表面,這水氣與烘焙紙沾黏讓乾爽表皮因水分糊掉就脫皮了,所就是時間、操作時機的控制。

當網友問我問題或給我看照片,如果我看了但評估學習程度可以再更好,那麼我就會告訴你,讓它變好的方法,但同一個思維卻不一定能對應所有的人,首先要能辨識是初學者或是中階者,對初學者說得太直接會打擊信心,而準備進階者不跟他說明白就無法進步。不過如果作品真的已經是水準以上,我會真誠讚美你,如果你來問我,想讓它變得更好,也不怕我說實話,你可以告訴我你發現的缺失,或你想要針對哪個環節改善,如果我會,我一定不會吝嗇告訴你我所知道的改善方式,這是很有趣的互動。

雖然不少粉絲都是家庭主婦,但用聰明的方法把東西烤出來、做出來,是不是更能覺得自己所會的烘焙,是有價值的知識而值得為自己驕傲。

有買筆記本的人,真的可以用心記錄,因為大家會在裡面慢慢察覺自己的進步。Enjoy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